(文/李虹昌): 一提起奖章,人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是授予有功勋的人、奖章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如荣誉奖章、奖励奖章、表彰奖章、和平贡献奖章等等。有句老话说的好“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这一生能有几多辉煌?荣誉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大多数人也都希望在一生中,留下自己美好的名声。坚守本真,清清白白做人,做到万古流芳,问心无愧的又有几人?我们知道的能够佩戴上奖章的人,也一定蕴藏着他不平凡的故事。
我今天所说的奖章,是我爷爷的一枚奖章,按理说它应该是我们家族的荣耀,作为爷爷的后人,我们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它。更不用说现在其他的李氏族人,有几个知道爷爷曾经有过此荣誉。这枚奖章是九十一岁的老父亲珍藏几十年的“宝贝”之一。我和姐姐们对奖章的事情都一知半解,母亲也从来没有给我们提起过爷爷有奖章的事情。最近才知道老父亲和母亲是受爷爷叮嘱,要两位老人信守承诺、一直珍藏秘密、一直坚守初衷、一直完整无损的保护这枚“永不生锈的奖章”。
事情还要从2022年正月十五晚上说起,我给老父亲收拾床铺,准备让老父亲早点休息。年近九十一岁的老父亲,却叫住我,说道:“孩子,今天我让你看一件珍贵的东西,你爷爷遗留下来的,老人家托付给我的,让我以后转交给李朝花抗日指挥部,并叮嘱,不要忘记咱族人们曾经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不怕牺牲、奋勇支前的光辉历史。这枚奖章虽然颁发给你爷爷,你爷爷一直保存起来,从来也没有因为得到党和政府的这枚奖章而到处张扬,也不让家人们说起奖章的事情。”
你爷爷还叮嘱我:“孩子,这枚奖章是让你保存好,不是在孩子面前炫耀的资本,一枚奖章不算什么,支前的群众成千上万,送孩子参军的父母更是千千万。我们什么都有,你大哥虽然参加八路军二十团,打过仗,但是平平安安回来了,国家又没有忘记他,给了他应该得到东西。孩子你可曾知道当年支前送粮救治伤员是多么不容易,但我们坚持做了,并且安安全全的回来了。而有的支前乡亲们哪?他们却牺牲在支前的路上,牺牲在战场救护当中。所以我们没有资格炫耀奖章,我们有条件了可以拿出来,陈列起来让奖章说话,告诉后人,曾经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英勇献身、不怕牺牲的葵邱英雄们。让后代知道革命先辈的支前故事,让年轻的一代人铭记历史,不忘过去”……
看着这枚老父亲珍藏几十年的奖章,在灯光下闪闪发光,我耳边仿忽响起了枪炮声,奖章上浮现出那些支前的乡亲们不顾枪林弹雨送干粮、给养,奋勇抢救伤员的画面,足足让我静默了好几分钟。孩子!孩子!孩子!……老父亲的喊声从穿越时空中把我拉了回来。
这枚奖章,不算太大,直径大约有2.8厘米,厚度大约0.09厘米,奖章外形为圆形。奖章最外圈为麦穗图案装饰,麦穗以圆为中心,左右各一麦穗。麦穗又被红色繁体楷书“菏泽县优抚模范奖章”所分割开,上面左右麦穗为黄色,下面左右麦穗绿色。紧挨着麦穗里面为齿轮图案,齿轮图案底色为蓝色,映衬着红色齿轮图案。中间圆心底色为红色,“菏泽县优抚模范奖章”图案上面是北京天安门的图案位于圆心中轴线上,天安门城墙为枣红色,天安门城楼房顶为黄色,在天安门城楼上有楷书的“平原省”三字。在圆形竖立的中轴线上,圆的上方,“平原省”的上面,位于麦穗和齿轮的中间镶嵌一个红色五角星图案,竖立中轴线下方麦穗中间点缀一黄色方框,里面是以阿拉伯数字时间“1952”字样。奖章被老父亲珍藏了几十年,在灯光的照耀下,虽然有陈旧沧桑感,依然闪闪发光。
这枚奖章,是鲜血与烈火铸造的,是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国家而奉献一切精神用生命提炼的,它是成千上万的支前优抚模范群众的一个缩影,它的含金量无法用金钱去衡量。一个精美小巧的奖章,在我们这个新时代里,这枚奖章它意义非同一般。更具有时代先进性、历史性、时代性、楷模性,它展现了抗日抗战时期无数革命群众的牺牲精神。像爷爷一样的广大人民群众,默默无闻的付出,甚至抛头颅洒热血,奉献出自己一切,包括人力、财力。为了祖国的解放,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国泰民安,英勇顽强的人民不顾生死,奋勇支前、认真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种任务,这是中华儿女的血性,这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团结一致的担当意识。
我的爷爷,一位地地道道老农民。他竟然能够这样看淡荣誉,让我的父亲母亲保守秘密,气精神可嘉。我的父母亲又是怎么做到一字不提,埋藏几十年,可想而知。老人们信守承诺,坚守至今,在他们的心里得有多么坚强的信念啊!作为葵邱男儿的李氏后人,我不由得想起《李氏家训》:吾本农家,不以世祖何为。李氏后人,应世以清白相承,不喜华靡,孝悌为本,忠义担当。遇事有余地,临财留余味。惟耕唯读,承祖尚武。恩泽厚土,佑护乡邻。仕于朝也,守忠守良。施惠无挂于嘴,受恩铭记于心。荣居谦受益,独尊满招损。惟德惟贤,能服于人。神明有鉴,自有后言。
我不由得对家里有这样忠贞的老人而自豪,有这样良好的家风而庆幸。我辈后人应当秉承祖训,守好家风,传承好美德,保护好老一代人留下宝贵财富,永不生锈才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要做到的。
这才是:
小小奖章何万金,佩悬胸口映丹心。
当年卖艺声传远,八载歼倭说至今。
热血保家成后盾,深情救护胜亲人。
奖章数载风依旧,浩气长留育后昆。
注:《永不生锈的奖章》2022年4月26和4月27日分别刊登于《胶东散文》、《今日牟平》。入编《胶东散文年选(2023)》。
【作者简介】:李虹昌,原名李俊建,笔名李虹昌。菏泽市李朝花(葵邱李庄)村人.现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杂志、网络平台:《菏泽日报》《菏泽市广播电视报》《西江月》《首都文学》《岭南作家》《胶东散文》《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中华诗词学会》《曹州诗词》等等。作品入编《黄海散文百家选》、《胶东优美散文》、《(2023)胶东散文年选》等等作品集。
农业科学网: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编审:周玥
终审:周秋连
法律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向读者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准后我们会及时做出处理!
(1)凡带“农业科学网”电头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视频,版权均属农业科学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媒体、网站,使用稿件时必须保留原电头“农业科学网”,并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科学,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的稿件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报道”或“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在10天内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科学网联系。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农业科学网所有!
联系电话:010-57123792 网监:13718281038 邮箱: rdb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