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铭文化网络周秋连报道:日前,以“乡村防灾减灾救灾,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人道救援二十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国家乡村振兴局社会帮扶司副司长刘胜安、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原副司长尹光辉,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秘书长陈红涛、副秘书长王军出席会议。人道救援捐赠伙伴、合作伙伴、志愿者、媒体记者等160余人参与会议。
2003年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正式成立紧急救援项目部。二十年来,为缓解灾害易发、多发地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社会问题,基金会通过防灾、减灾、备灾及紧急救援、过渡安置、灾后恢复重建等方式,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助力建设宜居乡村。
二十年来,在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基金会共开展370余次灾害救援行动,累计814.98万人次受益,惠及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2个国家,积极开展汶川、芦山地震、河南水灾以及武汉等地新冠疫情应急响应,还参与了尼泊尔地震、厄瓜多尔地震、土耳其地震等国际人道主义灾害救援工作。
国家乡村振兴局社会帮扶司刘胜安司长肯定了基金会多年来在灾害救援领域所做的努力,并寄予期望,望基金会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勇立潮头,发挥好人道救援的丰富经验,统筹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与乡村建设,为搭建好社会力量参与平台、提供支持与服务尽心尽力。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总结二十年发展历程,基金会紧急救援项目逐步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灾害救援体系,探索了应急救援响应工作模式,探索了重大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探索了以多种方式激发内生动力,恢复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为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践行使命、打造品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原副司长尹光辉指出,“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力量发挥的作用应该贯穿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杨思全在会上分析了“三农”防灾减灾救灾形势,并提出加强科研与应用工作、加大资源投入、推广灾害防治经验等应对措施。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陶传进,对救灾到乡村振兴中基金会公益项目的社会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介绍了乡村振兴的典型品牌项目。北京师范大学张强教授在发言中提出,“社会力量需要构建行为标准化、职能结构化、管理体系化的参与体系,共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
会上,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还向社会各界汇报了人道救援二十年发展历程。
座谈会还设置了致敬环节,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依次向捐赠伙伴、合作伙伴、志愿者颁发“人道救援二十周年”致敬杯、致敬证书,感谢大家二十年来的关注和支持。
会议最后,企业代表、公益平台代表、合作伙伴代表参与“灾害应对的社会参与前瞻”的圆桌讨论,共同探讨社会力量参与灾害应急的发展方向。
不忘初心,践行使命。未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将着力打造乡村防灾减灾救灾平台,以“助力乡村应急能力提升,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携手更多专业研究力量、爱心企业和人士、社会组织、媒体、志愿者,助力乡村防灾减灾救灾,促进乡村振兴!
农业科学网: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编审:周玥
终审:周秋连
法律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向读者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准后我们会及时做出处理!
(1)凡带“农业科学网”电头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视频,版权均属农业科学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媒体、网站,使用稿件时必须保留原电头“农业科学网”,并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科学,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的稿件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报道”或“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在10天内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科学网联系。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农业科学网所有!
联系电话:010-57123792 网监:13718281038 邮箱: rdb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