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网讯(白忠辉 纪昊男)日前,丝路国际文化艺术节暨音乐中国国际文化博览会预备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项目负责人陈山主持,对艺术节作出整体工作部署。会议决定:与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中国网丝路国际艺术节组委会,会议明确本届艺术节主题为:“丝路相连 文化强国”讲好中国文化艺术,唱响国际艺术博览丝路之歌。
会议指出,丝路国际文化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第四届要在新起点中总结往届经验,做到取长补短,增亮点。在活动内容、形式及阵容方面进行创新升级,充分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交流佳话,共同打造丝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品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并提出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推进丝路文化艺术交流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提供了重要指引
据悉,由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丝路国际文化艺术节暨音乐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自启动以来已陆续成功举办了三届,已成为一个国家著名文化品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盛典。
2023 年,“丝路国际文化艺术节暨音乐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将举办第四届,继续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中国网音乐中国、微视中国频道共同承办。
目前已确定参与本届艺术节的有俄罗斯、斯里兰卡、斯洛伐克、土耳其、牙买加、西班牙、新加坡、智利、沙特阿拉伯、马尔代夫、埃及、多米尼加、巴拿马、哥斯达黎加、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 15 个驻华大使馆。
本届活动的亮点:“以我为主”与“中外合璧”相结合。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本届活动以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文化、中国形象为主导,以展示多姿多彩的异域文化为映照,打造一个沟通丝路国家艺术交流,具有广泛亲和力和历史感召力的文化盛举。
“节会联办”与“节会分办”相结合。本届活动内容纷呈、形式多样。国内外举办城市既可申请“艺术节”和“博览会”串并的“节会联办”(主会场模式);也可以根据各自需求,分别申办专项“艺术节”或专业“博览会”(分会场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激发创造创新活力。“文化搭台”与“产业融汇”相结合。文化如水,带路如舟。
本届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凝聚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共识,做好做强丝路文化艺术“蛋糕”,促进各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
本届活动拟于2023年10月国庆节假期举办,由各承接城市申办。经组委会批准后,在组委会组织指导下,各承接城市与各国驻华使馆沟通协调、资源对接,自主开展各项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农业科学网: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编审:周玥
终审:周秋连
法律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向读者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准后我们会及时做出处理!
(1)凡带“农业科学网”电头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视频,版权均属农业科学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媒体、网站,使用稿件时必须保留原电头“农业科学网”,并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科学,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的稿件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报道”或“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在10天内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科学网联系。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农业科学网所有!
联系电话:010-57123792 网监:13718281038 邮箱: rdb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