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南阳,盛世花开。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大美南阳暨2023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开幕式在河南省南阳市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花卉爱好者以及中国月季花城市代表齐聚南阳,以月季为媒,携手前行,共谋发展,共襄盛举。
开幕式上,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十二届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副局长彭有冬,世界月季联合会会议委员会主席海格·布里切特先后致辞;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陈述贤为南阳市授予“绿色中国行”旗帜;著名表演艺术家、周恩来总理扮演者刘劲带领月季花城市代表共同宣读《南阳宣言》。本次活动在花车巡游中拉开帷幕。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河南省面积最大、户籍人口最多的省辖市,同时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
近年来,南阳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提升“四大”基础产业、壮大“五特”经济、发展“八大”集群,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融合发展实现新提升, 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得到新凝聚。
南阳素有“月季花城”的美誉,是“中国月季之乡”和世界月季名城,月季花已经成为展示南阳城市形象的一张灿烂名片。目前,全市月季种植面积15.5万亩,年出圃苗木16亿株,苗木远销德国、荷兰、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70%,苗木供应量占国内市场80%,是全国最大的月季苗木繁育基地;全市现有月季花卉企业491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超过20万人从事月季生产,亩均收入1万元左右,年产值近30亿元。月季花卉产业已成为南阳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旅游发展、促进三产融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月季是中国传统名花,也是世界名花,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花中皇后。月季象征着友谊、和平、爱、吉祥、勤劳和永恒,千百年来滋养了人类、唤醒了文明、推动着社会进步。月季扮靓了城乡、美化了生活、慰藉着心灵,它是永远开放的和平之花、吉祥之花、幸福之花。
解放军文工团著名表演艺术家 国家一级演员 周恩来总理扮演者 全国关注森林活动形象大使 绿色中国形象大使刘劲获颁“南阳世界月季名城形象大使”称号
南阳世界月季名城形象大使刘劲带领月季花城市代表共同宣读《南阳宣言》
在《南阳宣言》中,月季市花城市代表共同发出倡议:1.加强月季景观应用,丰富月季类型、品种,提高城市绿化品位,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助力美丽中国建设。2.发挥月季美化城市功能,营建月季主题公园,让月季进单位、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建设花园城市、公园城市、月季城市,扮靓市民生活,打造城市月季名片。3.大力发展月季产业,培育优质月季品种,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促进绿色富民,助力乡村振兴。4.加强月季新品种研发培育,尊重知识产权,依法共享月季发展成果。5.举办月季花展,弘扬月季文化,开发文创产品,普及月季知识,让市民群众了解月季、宣传月季、热爱月季。6. 鼓励产业创新,推进月季生产模式创新、营销方式创新、科技研发创新,建强月季国家产业创新联盟,打造月季产业知名品牌,提高月季产业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爱”与“和平”在城市绽放,让月季发展成果人人共享,让“友谊之花”香飘五洲
!
一朵花的魅力,不仅在于给城市增添了美,更重要的是以花为媒,打开一扇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靓丽窗口。
南阳市负责人表示,举办绿色中国行活动,就是要以花会友、以花促旅,传递出一张让南阳走向世界、把世界请进南阳的闪亮名片,借此机会南阳将全面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加快推动副中心城市建设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绿色中国行活动组委会负责人表示,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首次来到南阳,既是为了全面展示南阳生态建设成效和月季产业发展成果,也是为了进一步擦亮“中国月季之乡”金字招牌,助推渠首水源地生态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新时代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新篇章。
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旨在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共建美丽中国。活动开展14年来,先后在20个省区市,共66个城市地区举办,在全国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已经成为面向全社会宣传绿色发展理念的品牌活动和重要平台。
本次活动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全国关注森林活动执行委员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世界月季联合会、中国花卉协会共同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月季分会、河南省花卉协会、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绿色中国杂志社(绿色中国影视传媒中心)承办。
农业科学网: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编审:周玥
终审:周秋连
法律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向读者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准后我们会及时做出处理!
(1)凡带“农业科学网”电头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视频,版权均属农业科学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媒体、网站,使用稿件时必须保留原电头“农业科学网”,并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科学,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的稿件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报道”或“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在10天内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科学网联系。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农业科学网所有!
联系电话:010-57123792 网监:13718281038 邮箱: rdb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