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农业科学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热线:13718281038

全国服务热线:010-57123792

郑文凯:创新公益品牌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经济资讯-农业科学网

联系我们

农业科学网
手 机:13718281038
电 话:010-57123792
地 址: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甲43号金运大夏B座

经济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专访报道>>经济资讯

郑文凯:创新公益品牌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发布时间:2023-06-25 19:27:02

太铭文化网络内蒙消息周秋连:首届中国(赤峰)乡村振兴品牌建设大会暨“原牧昭乌达”品牌与《爱上昭乌达》新歌发布会于2023年6月17-19日在内蒙古赤峰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为:高质量、高标准、数字化、IP化。

活动包括八大板块:领导与嘉宾讲话;高端对话;“原牧昭乌达”品牌发布会;好食材好品牌好项目学术交流会;《爱上昭乌达》新歌发布会;“好民星唱响好品牌”荣耀盛典;观摩考察;游学调研。

活动期间,大会发起成立了“昭乌达肉羊产业联合体”,并颁发了首批联合体成员证牌,宣布了联合体班子成员,举办了“我在草原有只羊”大型认养认购扶农兴牧创新文旅活动、“盟达乌昭手把肉+”游牧文旅连锁机构项目推广活动。

来自全国各地涉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县域经济、产业经济、品牌经济领域的政府领导、商协会领导、专家学者、民星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代表,近500多人参加活动。

以下是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同志的讲话稿。

QQ截图20230625193051.jpg

创新公益品牌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郑文凯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嘉宾: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之际,举办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品牌建设大会,对于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有重要现实意义。无论对我们基金会还是对我个人来说,都是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感谢会议主办方和赤峰市的周到安排和热情服务。

赤峰作为自治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不仅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而且探索创新了巴林左旗扫帚苗特色产业、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保护等扶贫模式,获评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今人钦佩。

根据此次会议议题,我主要结合我们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近年来开展的乡村产业发展项目,简要谈点情况和思考,向各位请教。

我们开展的产业帮扶项目起步于扶贫开发阶段,前期实施办法基本上像执行助学助教、助医助残、关爱留守儿童、灾害救援等传统公益慈善扶贫项目一样,主要给予资金支持,但产业帮扶项目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不只是资金支持的问题,而是涉及生产者能力建设、生产组织、质量控制、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各环节,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通过脱贫攻坚时期的深入探索、创新实践,基金会产业帮扶项目逐步形成了以合作社发展民宿旅游为主的“百美村庄”和以合作组织生产经营为主的“善品公社”两个发展型公益慈善品牌,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中取得明显效果,得到多方好评。

截至目前,“百美村庄”已在15省32县落地实施34个项目,除其中7个为政府购买服务投入外,27个项目每个慈善资金投入1000—1500万元。“善品公社”在19省109县支持138个合作社,单个项目慈善资金投入80—100万元。这两类项目的落地实施,都以合作社为组织载体,支持资金全部成为合作社资产。项目实施着眼于破解农户生产经营中的机制构建、品牌培育、市场链接三个方面的短板弱项痛点难题展开:

首先,以构建合作机制为起点,把合作社作为支持资金承接主体。改变了传统慈善帮扶项目直接到户到人的方式。合作机制主要包含依法组建合作社,建章立制,规范办社,以农户成员为主体,构建民主治理机制;以开展专业技术指导(帮助聘请技术机构人员)、生产资料供应(帮助合作社建立生资统一采购供应点)、产品收购销售(支持添置小型农机具、分拣加工设备)等为重点,构建成员服务机制;以支持资金作为合作社资产并量化落实到每个成员(脱贫攻坚期间,对建档立卡户实行特殊惠顾),构建合理的利益连接和分配机制。

第二,以培育地域特色品牌为基础,打造“善品公社”、“百美村庄”公共品牌。基金会负责联系有关方面,帮助合作社抓好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以基金会公益品牌为合作社产品背书,为提升特色品牌市场公信力、辨识度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帮助。基金会还牵头联系相关媒体和高校相关专业,无偿为合作社产品做包装设计和品牌宣传(北广传媒、国铁传媒、清华美院等全国13所高校艺术院系积极参与),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善品公社”和“百美村庄”作为统一的公共品牌,助力提升合作社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在探索创新中,始终把握住维护和发展好农民的产权主人,利益主体,发展主力的地位作用。

第三,以公益事业为纽带,搭建各方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平台。脱贫攻坚时期形成的大扶贫格局和创新经验,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中大有用武之地。我们基金会立足自身优势,发挥公益引导社会倡导作用,在促进政府、市场,社会资源更好整合,乡村多产业融合,乡村绿色资源、特色产业、红色基因、本色文化、古色典籍、秀色风光各要素组合等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第四,以多种营销模式为载体,搭建合作社经营与市场的对接服务平台。基金会依法注册了两个社会企业,专司产业帮扶项目的实施落地和提供可持续支持。百美村庄项目从初始选址、设计,就注重特征特色,每个项目都在风光、风味、风情上别具一格,使其有较高的品牌辨识度和市场细分度。同时,根据项目运营管理专业性强的特点,在项目实施一定阶段,就帮助合作社与市场经营主体提前对接,提前开展村宿管家培训、设计营销方案,双方协商构建合理的链接机制。对“善品公社”产品,基金会通过联系阿里腾讯京东等网络平台农产品网商,拓展销售渠道,借助名人明星,开展市场营销。两年前,基金会还利用筹集的资源,经四川省农业和民政部门批准,在四川雅安举办了蒙顶山合作社培训学院,免费为基金会产业项目村合作社负责人和民宿管家、本土职业经理人提供专项培训,目前已经培训两千多人。我们打算继续创造条件,发掘汇聚培训资源,把培训对象逐步扩展到“田秀才、土专家、传承人、创业者”更广泛领域。

以上是我们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方面的初步实践和认识。比起传统慈善项目,难度大得多(目前在年度支出中一亿元左右,占比不到10%)。我们期待得到各位的关注、指导和支持。

谢谢大家!


农业科学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编审:周玥

终审:周秋连

法律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向读者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准后我们会及时做出处理!

1)凡带“农业科学”电头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视频,版权均属农业科学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媒体、网站,使用稿件时必须保留原电头“农业科学”,并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科学,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的稿件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报道”或“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在10天内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科学联系。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农业科学所有!

联系电话:010-57123792      网监:13718281038      邮箱: rdbz@163.com。


标签:

推荐资讯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10-57123792

微信咨询
郑文凯:创新公益品牌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经济资讯-农业科学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