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食五谷杂粮,最终谁都逃不过莫入黄土的结局。为此,在世的亲友为了祭奠逝者,会采用一定的方式来进行安葬。随着历史文化的演变,各个地方安葬逝者的方式也都不尽相同。比如现在在城市里,主要以火葬为主,而在农村地区则以土葬为主。
有的传闻称,从今年3月份开始农村地区不能再进行土葬了,全都要改为火葬。难道说是要实行“一刀切”的丧葬规定?事实上,按照中央一号文件里所讲,只是统一推行农村丧葬改革。那么为什么要对丧葬进行改革呢?

一、丧葬改革背景
对于“丧葬改革”,可能大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作为生活中一件难以避免的事情,丧葬大多是伴随着难过悲伤的心情来进行的。对于逝者,在世的亲友只希望其能够入土为安。
面对这种让人倍感无奈的事情,为什么还要进行改革呢,或者说还有那些可以改革的空间?其实国家对于丧葬的改革,主要是针对一些农村地区不恰当的土葬来进行整改。据了解,当前在一些乡间村落,安葬逝者的方式就是土葬,而且相关的习俗造成的影响是比较恶劣的。
这一情况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助长了没必要的“厚葬”风气,一个是滋生了彼此之间的攀比风。最后一个是会对珍贵的耕地造成严重的浪费。所谓“厚葬”就是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丧葬活动,整个规格要比普通的殡葬高出很多,越有钱的越是花费奢侈。

二、丧葬改革的重点在哪
对于此次丧葬改革,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国家并没有将土葬强制执行“一刀切”。可以确认的是,在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到的是“在农村地区进行丧葬改革”。其中没有明令禁止的相关条例,表明要严禁土葬。
用我们通俗简单的话说,就是国家提倡农村地区的丧葬形式放弃土葬。如果仍有人要采用土葬形式,目前并不会因此而受到什么惩罚,更不会因此被定以某种罪名。因此我们并不能说是彻底将土葬“一刀切”。

关于这一点,也很容易让人理解。因为相比土地改革等其他政策,丧葬改革涉及到的层面较为特别,其中要顾及传统文化习俗以及人物情感考虑到这一点,国家也是站在尽可能理解民众的角度去进行相关政策的推进。
三、通过丧葬看百态
“土葬”改“火葬”虽然不会“一刀切”,但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丧葬习俗也有明确得指示:
1、整治大操大办。在农村很多人存在攀比的现象,比如红白喜事办宴席的时间过长(有的地方大吃大喝三五天)、规模过大,有的人为了追求档次,导致食材严重浪费。农村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严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对农村移风易俗进行整治,将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村干部带头示范,对于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这类行为将会进行整治。村干部是社会风气的指向标,如果村干部在“红白事”面前大操大办,那么民众势必会跟风,因此村干部要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对于作风不良的村干部将会重点整治,
2、整治厚葬薄养。在农村有的人好面子,生前不对老人尽孝,而当老人死后进行“厚葬”,这种“厚葬薄养”的行为也将要进行整治。甚至在一些偏僻的地方,存在着活人墓、配阴婚、豪华墓等现象,对于这种歪风邪气国家将重点整治。国家加大对农村丧葬习俗的整治,目的就是转变农民的观念,减轻农民的负担。
对老人生前不尽孝,死后讲排场,大摆宴席,说白了就是做给活人看,装门面,往脸上贴金,根本没有实际意义。
总结,殡葬改革的目的节约资源、简化丧事、减轻人们的负担,提高人们生活的水平和质量,目前国家没有明确的规定会对土葬改火葬实行一刀切,不过对于丧葬习俗中存在的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现象会进行大力整治。
农业科学网: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编审:周玥
终审:周秋连
法律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向读者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准后我们会及时做出处理!
(1)凡带“农业科学网”电头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视频,版权均属农业科学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媒体、网站,使用稿件时必须保留原电头“农业科学网”,并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科学,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的稿件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报道”或“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在10天内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科学网联系。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农业科学网所有!
联系电话:010-57123792
网监:13718281038
邮箱: rdb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