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农业科学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热线:13718281038

全国服务热线:010-57123792

仙女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三农建设-农业科学网

联系我们

农业科学网
手 机:13718281038
电 话:010-57123792
地 址: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甲43号金运大夏B座

三农建设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三农建设

仙女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发布时间:2023-06-11 22:52:55



青海湖仙女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位于刚察县城正南16公里处的青海湖北岸,是青海湖最大的湿地之一,也是秋冬大天鹅重要的栖息地。青海湖湿地于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并加入了《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青海湖古代称为“羌海”“仙海”或“鲜水海”又称“西海”藏语谓“措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汉语意为“青蓝色的海”。“青海”之名汉文献中最早见于北魏,《水经注》,从北魏起已流行,西汉末年,王莽将四海一统的政治理念付诸于实践在青海湖畔设置西海郡,为青海湖流域赋予了政治地理的文化意蕴,统治者称青海湖为西海。清代《青海史略》正式提出“青海取大湖以为名,首次将青海称为青海湖。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大自然赐予青藏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青海湖面积达4625.6 平方公里。湖面东西长109公里,南北宽65公里,环湖周长360公里。2005年,青海湖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首。

微信图片_20230610232900_副本.jpg

青海湖流域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生态状况优异,是青海湖流域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20216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湖仙女湾,他指出:“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要把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好、生态资源保护好,把国家生态战略落实好、国家公园建设好。”并特别说明:“我之前去看了三江源、祁连山,这一次专门来看看青海湖。青海在生态文明方面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分量很重。”如此的殷切希望,如此的反复重申,足以说明政府和国家领导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这种关怀既是一种期望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为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青海省政府从1982年开始对青海湖实施封湖育鱼,经过40年的立法保护,裸鲤资源蕴藏量从2002年的2592吨增加到2022年的11.41万吨,较保护初期增长了44倍。青海省政府从2002年开始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截止到2022年,青海省累计增殖放流1.97亿尾裸鲤,其中人工增殖放流对青海湖裸鲤资源的增加贡献率非常大

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近年来,我县也在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力度,深入实施草地、林地、湿地、沙化土地等保护修复工程。通过努力,青海湖蓄水量增加,流域水质保持稳定,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升,生物多样性资源恢复加快,环境质量显著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努力,青海湖蓄水量增加,流域水质保持稳定,青海湖湿地面积增加了1.35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升,高密度植被覆盖率扩大21.33公顷,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减少3960公顷;生物多样性资源恢复加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青海湖水位连续15年上涨达到3196.69米,青海湖水域面积达到4625.6平方公里,水环境重要指标多年来保持稳定。黑颈鹤、大天鹅、白鹭、斑头雁等在环湖周边的浅水湿地和淡水湖泊中游弋、嬉戏。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县境内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域内有普氏原羚、白唇鹿、马鹿、棕熊、雪豹、盘羊等20多种,珍惜动物约2万余头(只)。斑头雁、黑颈鹤、棕头鸥、大天鹅等水鸟类97种,约57万余只。植物资源富集,经济药用植物300余种,以冬春夏草、雪莲等较为著名,还有丰富的沙棘、蘑菇等食用植物及菌类。

微信图片_20230610232838_副本.jpg


“圣湖精灵”-青海湖裸鲤,俗名湟鱼,也叫无鳞鱼,学名普氏裸鲤。青海湖裸鲤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为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青海省政府从1982年开始对青海湖区进行了分阶段的三次封湖育鱼,202111日第六次下令对青海湖实施为期10年封湖育鱼。经过40年的立法保护,裸鲤资源蕴藏量从2002年的2592吨增加到2022年的11.41万吨,较保护初期增长了44倍。通过改善洄游通道,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截止到2022,青海省累计增殖放流1.69亿尾裸鲤人工增殖放流对青海湖裸鲤资源的增加贡献率超过23%,青海湖裸鲤得到有效保护并逐年恢复。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加强宣传保护青海湖裸鲤的重要性,通过放流人工孵化育苗,促进青海湖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修复与保护。

青海湖被誉为“青藏高原基因库”,是国际候鸟迁徙通道重要节点,是水禽的集中栖息地和繁殖育雏场所。刚察地处青海湖畔,为此,我县着力推进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工作。下一步我县持续开展“绿盾”行动,强化监督、大力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工程等措施,提升林地、草地等植被覆盖度,强化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科学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科学研究监测等措施,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守护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依托青海湖这张世界旅游名片,突出生态文化教育,保护生态文旅资源,注重刚察特色,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新风,全力推进环湖生态旅游建设,重构生态旅游线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仙女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推动刚察生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爱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树立“生态旅游净地”品牌,将刚察打造成为青海湖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环青海湖最理想的旅游集散大本营、青海湖国家公园会客厅,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省级实验区。


农业科学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编审:周玥

终审:周秋连

法律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向读者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准后我们会及时做出处理!

1)凡带“农业科学”电头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视频,版权均属农业科学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媒体、网站,使用稿件时必须保留原电头“农业科学”,并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科学,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的稿件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报道”或“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在10天内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科学联系。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农业科学所有!

联系电话:010-57123792      网监:13718281038      邮箱: rdbz@163.com。


标签:

推荐资讯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10-57123792

微信咨询
仙女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三农建设-农业科学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