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网北京消息周秋连、魏少三、周军报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104周年华诞之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9周年。2025年北京太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倡导传承红色记忆活动:征集红色传家宝故事、创作手绘红色地图、翻唱经典红歌,让党史故事焕发新活力。家中勋章、老照片等承载红色记忆的物件及故事,以图文或短视频呈现。邀请全民翻唱红色经典歌曲,支持独唱、合唱等形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这份记忆早已深深镌刻在全体中国人民心间。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前夕。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人物频道副主任,原时代中国网总编周秋连、原人民代表报湖南中心副主任、资深传媒人士,红色文化宣传志愿者、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追寻红色印记,感悟先烈精神,为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2025年7月13日自费专程从北京西站坐着绿皮火车经河北、河南、湖北;陕西来到四川省广元,转城际列车来到广元市苍溪县,下了火车搭出租车到陵江镇红军村的红军渡景区参观学习、祭奠英烈。
苍溪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强渡嘉陵江战役纪念地。红军渡景区紧临苍溪县城东,占地3000余亩。依傍山峦,紧邻江水,四周环境险峻而秀美。山岩陡峭,林木葱郁,波涛汹涌的江水拍打着岸边,形成一幅动人的江山画卷。
由红军文化旅游区、武当山森林公园旅游区、杜里坝水上游乐旅游区三大景区和红军渡纪念园、武当山森林公园、中华百家姓氏 追踪园、相思书法碑林园、乡土树种博览园等五个主题园区组成,是一个以“红土地、 绿山水、梨乡情”为主题,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及梨乡民俗风情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景区有红军渡标志铜质塑像、红军渡口遗址、将帅台、红军石刻标语碑廊、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纪念林、红军街、渡江指挥所、王渡造船厂、功勋馆、万名烈士纪念碑、将军陵、强渡嘉陵江战役纪念碑以及百家姓氏拜祭台和华母亭、仰天楼和南天门闻钟楼、乡土树种博览园等主要景观。红军渡风景区是川陕渝红色旅游线、四川旅游北环线和嘉陵江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踏入景区,绿荫之中隐约可见的塔楼亭台,与挺拔的塔松和葳蕤的万年青相映成趣,仿佛在诉说着忠魂不朽的故事。
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为了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冲破国民党的围剿,在徐向前的指挥下,以塔山湾为主渡口,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3月28日夜,红四方面军发起渡江作战,第一批突击队员不用木浆,人人手持水瓢,轻轻划船,翻腾的浪涛声,淹没了红军的划船声,红军战士舍生忘死向对岸奔袭。当晚,连克赵家山、杨家坝(敌旅部)据点。3月29日拂晓,红军大部队陆续渡江投入战斗,取得了渡江的胜利。
红军渡江后,兵分两路,一路直逼阆中、南部,一路由徐向前亲自率领直逼剑阁、广元、昭化,红军连战连捷,势如破竹,一天就纵深挺进七十里。自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24天时间里,红四方面军自苍溪红军渡(原塔山湾)胜利强渡嘉陵江起,连克阆中、南部、昭化、剑阁、梓幢、青川、平武、彰明、北川9座城镇,歼敌12个团、1万多人。
从此,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正式挥师西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苍溪百姓也积极支援红军,他们为红军提供船只、粮食、情报,甚至直接参加红军投入战斗。他们不顾危险,主动为红军撑船渡江,在枪林弹雨中往返多次,帮助了许多红军战士顺利抵达对岸。这种革命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苍溪人民。如今,苍溪人民传承着红军精神,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事业中,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断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苍溪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功勋馆,与烈士陵园一同隐匿于青翠的松柏之间。其建筑群外观设计庄重而肃穆,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深沉的红色文化内涵。
红四方面军转战苍溪的三年,广大群众踊跃参加红军,当时的全县有28万人口,其中就有3万人参加了红军。有妇女、儿童约10万人加入志愿工作。在川陕第三次苏维埃大会上,苍溪是被评为了川陕苏区模范县。红军渡景区功勋馆内,巨大的红军英烈纪念碑上黑底白字刻着红军英烈名录,英烈的名字按出生地所辖乡镇排列在石壁两面。整个苏区时期,苍溪烽火连绵,山河尽染,战火曾把这里烧成一片焦土,红军的足迹遍布全县,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苍山溪水,献出宝贵生命的有25000多人,其中有名可查的烈士达6000多名,为民族独立和新中国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功勋馆则记录了苍溪籍红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墙上悬挂的1.2万名红军战士名录中,既有徐向前、王树声等开国将帅的名字,也有无数无名英雄的事迹。“当年苍溪每10人中就有1人参加红军,他们用生命践行了革命信仰。”看到墙上的一幅“红军家庭”照片说,照片中一家五口全部参军,最终仅1人幸存,这样的故事在馆内随处可见。天地间,英雄气长存,千秋万代仍凛然。如今,我们踏入红军渡,重温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在这里,我们缅怀先烈,铭记他们的精神,不断传承这份红色的基因。
沿山间石阶上行,沿途古柏参天,云雾缭绕,耳畔不时传来道观的钟声。紫霞宫主殿内,真武大帝塑像庄严肃穆,殿前的“炼丹炉”已有数百年历史,相传为古代道士炼丹所用。站在山顶的观景台俯瞰,嘉陵江如一条碧绿的绸带环绕山脚,红军渡的红色建筑群与西武当山的道观群在山水间相映成趣,展现出“红魂道韵”交融的独特景观。
苍溪西武当山森林公园,是著名的 “道教之乡”。是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悟道、传道、试法炼丹及升真之圣地。西武当山,背靠云台观,面朝嘉陵江,风光秀美,文风淳厚,正好构成了“天人合一”妙景。“道法自然”,人类来源于自然,统一于自然,相互之间存在交流溶融的关系, “顺之以天理,应之以自然”。成为共同的遵循。
苍溪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红军街:当年红军为准备渡江战役,秘密驻扎距塔山湾20多公里的王渡场,在驻扎地建起了“红军一条街”,一边造船,一边进行渡河训练。红军发扬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打草鞋,编斗笠,打铁造船,自给自足,为红军胜利强渡嘉陵江提供了物资保证。红军渡景区内的红军街,正是按照当年的“红军一条街”翻版重建。“红军街”占地13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宏伟的大门、蜿蜒的长廊、独具特色的川北民俗文化展览馆、谭家大院、红歌台和川北民俗文化体验区。
苍溪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渡江指挥部:渡江指挥部又叫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指挥部旧址”,当年叫做谭家大院。院子坐北朝南,三合式,穿拱斗架,典型的川北民居。正房中部房间是当年徐向前总指挥的简陋住所兼办公室。就是从这里,发出一道道正确的指令,指挥着数万红军将士勇敢作战,最终实现了“强渡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战略目标。
苍溪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红军井:景区内,一口古井静立,井旁石碑上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的深意。这口井,见证了革命先辈们的付出与牺牲,也象征着他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这些地方,每一寸土地都弥漫着历史的厚重,每一块石头都仿佛在诉说着红军的英勇事迹。
苍溪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占地2500平方米,由五个厅构成。主题馆分别是序厅、长征前夕、激战嘉陵、挥师长征、苏区奉献、将帅风采。附属厅建有贵宾休息厅和多功能厅,多功能厅可容纳100人,能召开小型会议,进行声光电立体效果放映。馆内陈列红军时期珍贵的革命文物有3600多件,纪念馆一、二楼陈列台中展出的工农红军革命文物有962件,其中,馆藏级别文物792件(三级布币670件,二级布币60件,三级刀20把,三级红樱枪19把,三级手榴弹23枚);石刻标语1015幅,全面展示不同内容的256幅;红军时期的纪念遗物55件(公文包23个,布袋21个,船模11具),最有影响的是“红军印”(现已陈列于中国革命博物馆)、“钱衣裳”(国家一级文物)。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以珍贵的图片资料和实物为载体,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根据地、强渡嘉陵江、挥师长征的过程,再现红军长征胜利的生动历史和英雄壮举,宣传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为夺取新长征的胜利而努力奋斗。
景区内的红军渡塑像系紫铜板冷锻制成。高9米,长13米,生动再现了红军渡江的战斗场景。塑像底座由黑色大理石砌成,徐向前元帅挥毫题写的“红军渡”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镶嵌在黑色大理石上,格外光彩夺目。底座上是三名红军战士和二名赤卫队员的半身塑像。他们怒目圆睁,双唇紧闭,机警地注视敌情。仿佛当年波涛汹涌,江风呼啸,杀声震天的情景再现。英勇的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飞波逐浪,勇往直前。整个塑像,如脱弦之箭,似凌空飞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景区内的红军渡江遗址完整保留了当年的渡口、战壕和弹药库遗迹。一座高10米的“红军渡江”雕塑矗立在广场中央,雕塑中红军战士手持步枪、奋力划桨的姿态,生动再现了强渡时的英勇场景。纪念馆内,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复原和多媒体技术,系统展示了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展柜里的锈迹斑斑的步枪、泛黄的渡江命令手稿,以及战士们穿过的草鞋,都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塔楼亭台,掩映在绿荫之中;挺拔的塔松苍翠欲滴,葳蕤的万年青长伴忠魂。
苍溪红军渡,这里不仅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更散发着宜人的自然气息。红军渡见证了1935年的嘉陵江战役的英勇事迹被一一展现,让人深感敬意。红军纪念馆和碑林展示了红军当年的英雄业绩。登上红军渡,驰目骋怀,但见云山苍苍,江水泱泱,让人赏心悦目,逸兴遄飞。
站在红军渡的高处远眺,云山苍茫,江水辽阔,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豪情满怀。这片融入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景区,正受到众多旅游者的青睐。